
福克蘭群島發達路 決定開挖600桶黑金〔編譯張沛元/綜合報導〕2008/03/10
英國周日電訊報9日報導,向來以捕魚為最主要經濟活動的英屬福克蘭群島,如今正準備加入南大西洋的石油開採熱潮,盼能藉此讓該群島躋身媲美波灣國家的世界富豪之林。
油價飛漲 石油公司動起來
隨著地質學家的冗長評估終於做出結論,以及兩大主要石油公司的龐大資金到位,福克蘭群島外海油田可望在未來12個月內開採,採油機具最快今秋便會運抵福克蘭群島。大型石油公司集團早在1998年便在此鑽油井探勘,並估計福克蘭群島外海的200哩經濟海域中,蘊藏有相當於北海原油儲量的600億桶「黑金」。由於當時原油每桶僅10美元,不足以負擔昂貴的採油費用,這片油田因而被視為不具經濟價值。
但5家小規模石油探勘公司仍持續工作。當每桶原油價格日前衝破100美元大關,開採福克蘭群島外海石油終將化為事實。其中一家小型石油公司Desire,已於上月宣布與某大型石油公司合作;去年10月,福克蘭石油與天然氣公司也宣布,已與全球礦業龍頭澳洲BHP Billiton合作在另一地點開採石油。
曾任福克蘭群島政府顧問的英國地質調查局的理察斯說,在開始開採前,無法得知海底到底有多少石油,「可能會大獲成功,也可能徹底失敗,或者介於兩者之間。」
3千島民 將媲美波灣富豪
倘若大獲成功,3000名福克蘭群島居民勢將一夕致富。福克蘭群島政府可獲得26%的石油開採公司營收,以及每桶原油9%的開採稅。有鑒於福克蘭群島居民稀少,這筆黑金財的震撼性將更為放大,遑論當地本就享有高生活水準。身為1982年時英國與阿根廷之間的福克蘭戰爭的主角,目前福克蘭群島的生產毛額(GDP)為7500萬英鎊(近台幣46億5000萬元),名列全球最高人均國內生產毛額之林。
當局擬配套 修改移民政策
福克蘭群島首府史丹利已蓄勢待發,除了大興土木外,當局也修改移民政策,擬妥支出計畫,包括提升學校與醫院、興建道路,以及改善空中交通,一些政治人物還主張成立基金造福後代子孫。當地報紙「企鵝新聞」編輯考克威爾說,他本人無法忍受福克蘭群島蓋摩天大樓,很多居民希望史丹利能有電影院或保齡球場。
資料來源:自由電子報
福克蘭群島的今與昔 〔BBC記者 拜爾斯〕2002/04/02
二十年前的今天(4月2日)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福克蘭群島主權,爆發了戰爭,雙方共有數百人死於戰場。二十年後,福克蘭群島的歸屬權仍然懸而未決。
在最近數年中,雖然英國和阿根廷的關係有所改善,然而阿根廷並未放棄爭取福克蘭群島的主權。
福克蘭群島位於大西洋南部,靠近阿根廷。阿根廷人稱福克蘭群島為馬爾維納斯群島,英國對福克蘭群島的統治已經有169年的歷史。
主權之爭
人們對二十年前發生的一切仍然記憶猶新。1982年4月2日,阿根廷軍隊進入福克蘭群島,與英國軍隊爆發了70多天的戰爭,最後阿根廷戰敗。
雖然阿根廷政府已經明確表示,只希望通過外交途徑解決歷史遺留問題,獲得福克蘭群島的主權,但是在島上還是能感受到很強的對阿根廷的戒備。
約有2000名英國軍人駐守在福克蘭群島上。英國守軍指揮官艾伯森認為阿根廷仍然是潛在的威脅。
他說:“阿根廷有相當的軍事實力,在過去20年中,英國守軍駐扎在這裡,有效地阻嚇了任何針對福克蘭群島的軍事冒險行動,因此我們在對福克蘭群島做出改變之前,一定要三思。”
經濟繁榮
在過去20年中,福克蘭群島和英國的關係發生了很大的改變。在1982年爆發戰爭時,群島上的居民對英國並沒有很強的歸屬感,他們認為這是一塊被遺忘的土地。然而今天,他們和英國的聯繫卻相當的緊密。
目前,福克蘭群島的經濟非常繁榮,基本上實現自給自足,主要收入來自發放漁業許可證以及旅遊業。
今年6月,福克蘭群島的居民還將舉行活動,慶祝戰爭結束20周年。
資料來源:BBC中文網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